在中超联赛第12轮长春亚泰与浙江队的比赛后,俱乐部名宿、现青训顾问杜震宇对近期被媒体热捧的18岁小将玄智健发表了看法,这位前中超足球先生直言:“玄智健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年轻球员不必过分表扬,脚踏实地才是成长之道。”这番表态在足球圈引发广泛讨论。
玄智健本赛季被提拔至长春亚泰一线队,司职中场,在最近五轮比赛中,这位小将获得了三次替补出场机会,总计上场时间87分钟,虽然未能取得进球或助攻,但他在中场展现出的传球视野和防守积极性引发了一些媒体和球迷的关注。
特别是在上轮对阵浙江队的比赛中,玄智健在第78分钟替补登场,完成了两次关键传球和一次成功抢断,比赛结束后,部分自媒体账号以“亚泰新梅西”、“中超未来之星”为标题对其进行大幅报道,甚至有人呼吁国家队主教练应尽早考察这位年轻球员。
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热捧”,杜震宇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谨慎态度。“智健确实展现了一些特点,传球意识不错,跑动也很积极,但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职业赛场的年轻人,他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
杜震宇补充道:“年轻球员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现在给予过多赞美和不切实际的期待,反而可能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发展轨迹,我们应该为年轻球员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提高自身能力。”
作为长春亚泰青训体系的重要构建者之一,杜震宇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他亲自参与了玄智健从U17到U19梯队的培养过程,对这位小将的特点和潜力有着深入了解。
杜震宇的观点得到了多位足球业内人士的支持,前国脚、现足球评论员徐亮表示:“杜指导的说法很中肯,中国足球历来有‘捧杀’新人的传统,一些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因为过早被置于聚光灯下,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最终发展未达预期。”
北京体育大学足球教研室主任李军教授指出:“国际足坛对年轻球员的使用和评价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体系,欧洲顶级俱乐部通常不会让20岁以下的球员过早承担主力责任,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他们积累经验,我们对国内年轻球员也应该保持同样耐心。”
数据分析显示,中超联赛中U21球员的平均出场时间仅为成年球员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能够真正站稳脚跟的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年轻球员需要3-5个赛季的适应期才能逐渐发挥出全部潜力。
长春亚泰近年来在青训体系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了从U9到U19的完整梯队体系,俱乐部青训总监表示:“我们培养年轻球员注重全面发展,不仅关注他们的技术水平,更重视心理素质和职业态度的培养。”
据了解,亚泰俱乐部对玄智健有着长期的培养规划,球队计划在下赛季增加他的出场时间,但同时也会严格控制媒体曝光度,避免外界过度关注干扰他的正常成长。
主教练陈洋表示:“智健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包括身体对抗、比赛经验和战术理解,我们教练组会为他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帮助他逐步提升能力,年轻球员最重要的是保持谦逊和学习态度。”
与国际足坛的年轻球员发展相比,中国足球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明显差距,欧洲五大联赛中,20岁以下球员的平均出场时间远超中超,但这些联赛对年轻球员的评价却更为理性和客观。
以德甲为例,每年都会涌现大量年轻新秀,但媒体和俱乐部通常会强调他们的潜力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而非过度吹捧,拜仁慕尼黑青训主管就曾表示:“年轻球员就像嫩苗,需要适当的光照和水分,但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
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在年轻球员培养上也有类似理念,韩国足球名宿洪明甫指出:“我们不会因为一两个好表现就大肆宣传年轻球员,而是关注他们的持续进步和稳定性,这是东亚足球能够不断产出优秀球员的重要原因。”
杜震宇对玄智健的评价,折射出中国足球需要更加理性的成长环境,过去多年,中国足坛不乏被寄予厚望的年轻球员,但真正能达到预期的却寥寥无几,其中原因复杂,但媒体和球迷的过度期待无疑增加了这些年轻球员的心理压力。
足球评论员马德兴认为:“杜震宇作为前辈,能够坦诚地评价年轻球员,这是对中国足球负责任的表现,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专业声音,帮助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足球文化。”
随着中国足球改革的深入,青训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科学培养年轻球员,避免“捧杀”和“骂杀”两个极端,成为足球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玄智健的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他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杜震宇的“中规中矩”评价不是否定,而是一种保护和建议,在中国足球重建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理性的声音,需要更加科学的年轻球员培养体系。
年轻球员的成长没有捷径,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比赛积累,才能最终绽放光彩,对于玄智健和他的同龄人来说,保持谦逊、脚踏实地、专注提高,才是通向成功的正确道路,中国足球的未来需要不仅仅是天才的闪光,更需要扎实的青训体系和理性的成长环境。